(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但适当升高压力或降低温度就可以转化为液态。
(2)液化石油气从气态转为液态,体积缩小250~300倍,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便于运输、储存和分配。通常采用常温加压条件以保持液化石油气的液态,所以用于运输、储存和分配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均为压力容器。
(3)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与之充分混合。为了取得完全燃烧的效果,在使用时一般采用降压法,将液态转为气态。当液态直接用于燃烧时,应采用雾化的方法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以提高燃烧效率。
(4)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倍。一旦泄漏就迅速降压,由液态转为气态,并易在低洼沟槽处聚积。又因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很低(2%),极易和周围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遇到明火将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对人员和设备危害极大。
(5)液化石油气从储罐或管道中泄漏后将迅速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这导致泄漏的容器及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如与人体皮肤接触会造成冻伤。
(6)液化石油气比水轻(一般为水重的0.5~0.6倍),在钢瓶或管道中是气液混合状态,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体积膨胀比水大得多,如丙烷在0~50℃范围内的体积膨胀系数是水的13倍左右。随着温度升高,钢瓶或管道中的压力增大,一旦设备内完全充满液态,由于液体膨胀力直接作用于钢瓶,温度每升高1℃,压力就急剧上升2~3MPa,钢瓶的爆破压力一般为8MPa。
为了防止液态在钢瓶内充满而引发事故,应严格控制罐装量。液化石油气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油田或气田中获得的,称为天然石油气;另一种是在油炼制加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副产品,称为炼厂石油气。生产为成品的液化石油气可以用储罐进行存放和输送,大型的球形和圆形罐用于固定地点的存放,火车、汽车及船运输液化气时将使用特形的专用储罐。供用户直接使用和周转的专用液化石油气容器称为钢瓶,钢瓶是一种耐压容器,它的设计、制造、试验和验收都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管理。
(2)液化石油气从气态转为液态,体积缩小250~300倍,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便于运输、储存和分配。通常采用常温加压条件以保持液化石油气的液态,所以用于运输、储存和分配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均为压力容器。
(3)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与之充分混合。为了取得完全燃烧的效果,在使用时一般采用降压法,将液态转为气态。当液态直接用于燃烧时,应采用雾化的方法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以提高燃烧效率。
(4)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倍。一旦泄漏就迅速降压,由液态转为气态,并易在低洼沟槽处聚积。又因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很低(2%),极易和周围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遇到明火将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对人员和设备危害极大。
(5)液化石油气从储罐或管道中泄漏后将迅速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这导致泄漏的容器及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如与人体皮肤接触会造成冻伤。
(6)液化石油气比水轻(一般为水重的0.5~0.6倍),在钢瓶或管道中是气液混合状态,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体积膨胀比水大得多,如丙烷在0~50℃范围内的体积膨胀系数是水的13倍左右。随着温度升高,钢瓶或管道中的压力增大,一旦设备内完全充满液态,由于液体膨胀力直接作用于钢瓶,温度每升高1℃,压力就急剧上升2~3MPa,钢瓶的爆破压力一般为8MPa。
为了防止液态在钢瓶内充满而引发事故,应严格控制罐装量。液化石油气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油田或气田中获得的,称为天然石油气;另一种是在油炼制加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副产品,称为炼厂石油气。生产为成品的液化石油气可以用储罐进行存放和输送,大型的球形和圆形罐用于固定地点的存放,火车、汽车及船运输液化气时将使用特形的专用储罐。供用户直接使用和周转的专用液化石油气容器称为钢瓶,钢瓶是一种耐压容器,它的设计、制造、试验和验收都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