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概述
茶皂素是从茶树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苷类化合物。它具有表面活性,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这使得它具备了作为清洗剂的基本特性。
在精细丝毛清洗中的优势
温和性
对于精细丝毛制品,如丝绸和羊毛等,其材质较为娇贵。茶皂素作为天然产物,相比许多化学合成的清洗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丝毛纤维的损伤较小。它不会像一些强碱性或强酸性的清洗剂那样破坏丝毛纤维的内部结构,如丝绸的蛋白质纤维结构和羊毛的角蛋白结构。
去污能力
茶皂素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好地渗透到污渍与丝毛纤维之间。它可以乳化油污,将油脂类污渍分散成小颗粒,使其容易被水冲洗掉。对于灰尘、蛋白质类污渍(如汗渍等)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同时,它在去污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泡沫,易于清洗干净,减少了残留物质对丝毛制品的影响。
环保性
由于茶皂素是天然提取的,可生物降解。在清洗过程中,排入环境后不会像某些化学合成清洗剂那样造成长期的环境污染,符合现代环保理念,尤其适用于对环保要求较高的精细丝毛清洗场景,如高端丝绸制品的清洗和羊毛制品的绿色清洗。
使用注意事项
浓度控制
在使用茶皂素精细丝毛清洗剂时,需要注意控制合适的浓度。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在丝毛制品上残留过多的茶皂素,影响丝毛制品的手感,如使丝绸变得发硬。如果浓度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
清洗条件
清洗时的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也会影响清洗效果。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茶皂素的活性,但对于丝毛制品,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伤纤维。适当的搅拌可以帮助污渍的去除,但过度搅拌可能会导致丝毛纤维缠绕、起毛等问题。
漂洗
清洗后要确保彻底漂洗,以去除残留的茶皂素和污渍。因为残留的茶皂素可能会在丝毛制品干燥后出现黄斑等现象,影响制品的外观和质量。
3.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参数
水温
进水温度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进水温度通常取决于冷却水源(如江水、湖水等)的初始温度以及季节因素。一般来说,在夏季,进水温度可能较高,例如在 25 - 32℃左右;在冬季则相对较低,可能在 5 - 15℃左右。进水温度会影响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因为它是热量传递的起始温度。
出水温度
出水温度是经过冷却设备(如冷却塔)冷却后的水温。出水温度一般要低于被冷却设备(如换热器)要求的温度上限。对于大多数工业冷却系统,出水温度比进水温度低 3 - 10℃。例如,如果进水温度为 30℃,出水温度可能控制在 20 - 27℃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温度差来带走被冷却设备产生的热量。
水质参数
pH 值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 pH 值通常应控制在 7 - 9.2 之间。如果 pH 值过低(酸性过强),会加速金属设备(如管道、换热器等)的腐蚀;如果 pH 值过高(碱性过强),可能导致结垢现象加剧,因为在碱性条件下,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容易形成碳酸盐等沉淀物。
硬度
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离子的含量决定。一般要求循环冷却水的硬度(以碳酸钙计)小于 500mg/L。高硬度的水容易在设备表面形成水垢,降低热交换效率。例如,当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过高时,随着水温升高,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就会析出并附着在设备表面。
碱度
碱度反映了水中能与酸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氢氧根离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循环冷却水的总碱度一般控制在 200 - 500mg/L(以碳酸钙计)。碱度过高会增加结垢的风险,并且会影响水的 pH 值稳定性。
悬浮物
循环冷却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应尽量低,通常要求小于 20mg/L。悬浮物会在设备表面沉积,影响热交换效率,并且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载体,引发微生物腐蚀等问题。
含盐量
含盐量过高会影响水的导电性,增加腐蚀风险。一般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含盐量(以氯化钠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小于 1000mg/L。
流量
循环冷却水的流量要根据被冷却设备的热负荷以及所需的温度差来确定。流量过小不能满足冷却要求,会导致被冷却设备温度过高;流量过大则会造成能源浪费。例如,对于一台热负荷为 1000kW 的换热器,根据热量计算公式(为热量,为质量流量,为水的比热容,为温度差),在温度差为 10℃,水的比热容为 4.2kJ/(kg・℃) 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所需的质量流量。在实际系统中,还需要考虑一定的余量,流量可能会设定为 25 - 30kg/s 左右。
浓缩倍数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数是指循环冷却水中某种离子(如氯离子)的浓度与补充水中该离子浓度之比。一般来说,浓缩倍数应控制在 3 - 5 倍之间。较高的浓缩倍数可以减少补充水量,节约水资源,但过高的浓缩倍数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结垢、腐蚀和微生物滋生的风险。例如,当浓缩倍数从 3 倍提高到 5 倍时,补充水量可以减少,但同时需要加强水质处理措施以维持水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