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丝毛织物清洗剂具有以下特点和要求:
一、成分特性
表面活性剂
温和性
通常采用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例如烷基醇酰胺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们对丝毛纤维的损伤小。因为丝毛纤维的化学结构较为特殊,由蛋白质组成,碱性或酸性过强的表面活性剂容易破坏其分子结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不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不易与丝毛纤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能温和地去除污渍。
去污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在清洗丝毛织物时,疏水基能够吸附在织物上的油污等污渍上,亲水基则朝向水相,通过机械搅拌或水流作用,将污渍从织物上分离并分散到水中。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其亲油和亲水基团的比例合适,能有效去除丝毛织物上常见的皮脂、灰尘等污渍。
助剂成分
pH 调节剂
丝毛织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 值约为 6 - 7.5)的环境下清洗。因此,清洗剂中会添加适量的 pH 调节剂,如柠檬酸 - 柠檬酸钠缓冲体系。柠檬酸可以降低过高的 pH 值,柠檬酸钠则能防止 pH 值过低,维持清洗液的 pH 值稳定,避免因 pH 值的波动对丝毛纤维造成损伤,如使丝纤维发黄、毛纤维变硬等。
柔软剂
为了保持丝毛织物柔软的手感,清洗剂中可能会添加少量的柔软剂,如有机硅柔软剂。有机硅柔软剂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使织物手感滑爽、柔软,并且不会影响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抗静电剂
一些丝毛织物在清洗后容易产生静电,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下。所以,清洗剂中可能含有抗静电剂,如季铵盐类抗静电剂。它能够吸附在织物表面,增加织物的导电性,减少静电的产生,防止灰尘吸附等问题。
二、性能要求
去污效果
能够有效去除丝毛织物上的各种污渍,包括油脂类污渍(如人体皮脂、食物油渍等)、蛋白质类污渍(如汗渍、血渍等)以及灰尘等。对于油脂类污渍,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能够将油脂分散成小油滴并悬浮在水中;对于蛋白质类污渍,清洗剂中的成分应能分解或溶解污渍中的蛋白质成分,使其脱离织物。
对织物的保护
不能破坏丝毛织物的纤维结构。在清洗过程中,要避免使丝毛纤维发生收缩、变形、褪色等问题。例如,在清洗丝绸织物时,应防止丝绸的光泽度降低和颜色变化;对于羊毛织物,要避免羊毛的毡缩现象。
生物降解性
从环保角度出发,精细丝毛织物清洗剂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这意味着清洗剂中的成分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这些表面活性剂能够较快地被微生物分解,降低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