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动量标准值
曲轴的轴向浮动量为1. 5-2.0mm;
齿轮轴的轴向浮动量为2. 0~3. 5mm。
(2)调整方法
①首先调整曲轴的浮动量。将曲轴预装到箱体中.检测其轴向浮动量,检测三曲拐分别与其对应的十字头滑道、连杆的对中情况。通过精确计算、反复调整试装,两端轴承压盖的调整垫,努力达到:
a.曲轴的轴向浮动量符合要求((1. 5-2.0mm) ;
b.曲拐、连杆左右间隙均衡;
c.曲轴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时,三处连杆均不能发生侧向摩擦。
同时达到a、b、c三项要求后完成曲轴调整。
②其次调整齿轮轴的轴向浮动量。将齿轮轴预装到箱体中,再将曲轴推向最左侧,并始终保持在该位置。按照工作转向平稳转动齿轮轴,转动时不能产生轴向力,使齿轮轴依靠人字齿的导向确定轴向位置.停转后检测齿轮轴向左的浮动量()0. 3mml),该值即是齿轮轴左侧的极限浮动量。采用相同方法检测齿轮轴右侧的极限浮动量。通过精确计算、反复调整试装两端轴承压盖的调整垫,努力达到:
a.齿轮轴的轴向浮动量符合要求(2.0~3. 5mm);
b.齿轮轴左侧、右侧的极限浮动量符合要求 (≥0. 30mm);
c.人字齿啮合顺畅、齿侧总间隙符合要求 (0. 30~0. 35 mm)。
同时达到a、b、c三项要求后完成齿轮轴调整。
③曲轴与齿轮轴组装到位后,必须检测调整其轴向浮动量,曲轴的轴向浮动量为1. 5~2. 0mm,齿轮轴的轴向窜动量为2. 0~3. 5mm,通过浮动量确保在运转过程中,两副齿轮自动调整对中,承载同样的扭矩,实现长周期运转。
曲轴的轴向浮动量为1. 5-2.0mm;
齿轮轴的轴向浮动量为2. 0~3. 5mm。
(2)调整方法
①首先调整曲轴的浮动量。将曲轴预装到箱体中.检测其轴向浮动量,检测三曲拐分别与其对应的十字头滑道、连杆的对中情况。通过精确计算、反复调整试装,两端轴承压盖的调整垫,努力达到:
a.曲轴的轴向浮动量符合要求((1. 5-2.0mm) ;
b.曲拐、连杆左右间隙均衡;
c.曲轴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时,三处连杆均不能发生侧向摩擦。
同时达到a、b、c三项要求后完成曲轴调整。
②其次调整齿轮轴的轴向浮动量。将齿轮轴预装到箱体中,再将曲轴推向最左侧,并始终保持在该位置。按照工作转向平稳转动齿轮轴,转动时不能产生轴向力,使齿轮轴依靠人字齿的导向确定轴向位置.停转后检测齿轮轴向左的浮动量()0. 3mml),该值即是齿轮轴左侧的极限浮动量。采用相同方法检测齿轮轴右侧的极限浮动量。通过精确计算、反复调整试装两端轴承压盖的调整垫,努力达到:
a.齿轮轴的轴向浮动量符合要求(2.0~3. 5mm);
b.齿轮轴左侧、右侧的极限浮动量符合要求 (≥0. 30mm);
c.人字齿啮合顺畅、齿侧总间隙符合要求 (0. 30~0. 35 mm)。
同时达到a、b、c三项要求后完成齿轮轴调整。
③曲轴与齿轮轴组装到位后,必须检测调整其轴向浮动量,曲轴的轴向浮动量为1. 5~2. 0mm,齿轮轴的轴向窜动量为2. 0~3. 5mm,通过浮动量确保在运转过程中,两副齿轮自动调整对中,承载同样的扭矩,实现长周期运转。